黑龙江所在“鱼类肌间刺发育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由鲤科鱼类基因组学创新团队匡友谊研究员等人开展的“鱼类肌间刺发育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ranscriptomic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to Reveal the bmp6 Function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uscular Bones in Zebrafish”发表在JCR1区期刊《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https://doi.org/10.3389/fcell.2022.821471)
肌间刺在部分硬骨鱼类中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和经济价值,开展肌间刺形成和发育的机制研究对解决因肌间刺造成的产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Bmp6是与成骨细胞和骨发育相关的基因,本研究发现bmp6与成骨细胞发育相关基因sp7在肌间刺中共表达,与肌腱发育相关基因scxa、tnmd、xirp2a在肌隔中共表达,表明bmp6与肌间刺的发育具有相关性。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bmp6,构建了肌间刺完全和部分缺失的斑马鱼突变体,对突变和野生型斑马鱼的尾部组织的mRNA和miRNA测序结果显示,bmp6敲除后抑制骨发育相关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相关通路,成骨细胞标志基因sp7和破骨细胞标志基因acp5b的RNA-FISH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进一步分析表明bmp6敲除通过上调sik1激活经NFKB的TNF-α信号通路,抑制成骨细胞的发育,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从而抑制肌间刺的形成。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No.2018YFD09001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2020XT0102)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