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学会

热烈祝贺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刘少军院士入选首届“全国科创名匠”名单

发表于 2024-06-20 20:37:02 246

我国正处于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和成千上万的工匠人才。今年2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启动了以“弘扬工匠精神 科创引领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全国科创名匠”选树宣传活动,经过基层广泛推荐、省级产业工会择优推荐、专家初选和复选以及公示等环节,最终从32个推荐单位推荐的67名候选人中选出20名首届“全国科创名匠”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在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5月30日发布了20名首届“全国科创名匠”选树宣传名单。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少军入选。

微信图片_20240620201118.jpg

刘少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他带领团队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领域的理论-技术-产品方面作出了创新成绩;研制了包括5个国家水产新品种在内的一系列优质鱼类;倡导鱼类良种良养良销体系建立及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刘少军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光召科技奖等奖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刘少军院士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国家发明专利40项,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要项目,为我国水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上个世纪80年代,刘少军已经着手研究鱼类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倍性操作。对他和团队来说,每一个新型鱼类的出现都像是一场奇迹。他们在选择远缘杂交研究亲本时,往往以鲫鱼、鲤鱼、团头鲂(俗称鳊鱼)、草鱼等非常普遍的经济鱼类为主,这些鱼更容易出现在人们的食物谱系里。“以前做鱼类研究是为了攻克‘吃鱼难’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才能‘吃好鱼’问题。”

“因为生殖隔离的存在,自然界中,除非极端环境下,一般两个不同物种的鱼类不会自然杂交。因此只能创造特殊环境,让它们交配。”在如此低概率的情况下,一年能做一两个鱼类远缘杂交组合就很不容易了。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刘少军带领团队一直坚持从事鱼类远缘杂交研究。他们完成了一系列远缘杂交组合的系统研究,获得了一批具有存活后代的杂交组合,通过长期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进而建立了一步法和多步法鱼类杂交关键育种技术;创建了一批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可育品系,形成了新的鱼类种质资源;研制了包括5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在内的一系列优质鱼类。

在每年的3月~6月份鱼类产卵季节,刘少军基本都待在实验基地劳作。“鱼类产卵从凌晨四五点就开始了,我们要观察鱼类产卵情况,作息时间就得跟着鱼类走。”刘少军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刘少军总是说“像养崽一样,天天看着。”他总是自嘲自己就是一个“渔民”,他的QQ和微信名都是“fish farmer”。

30多年来,刘少军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培养毕业了39名博士和111名硕士。

在实验室的走廊上可以看到刘少军为实验室提出的室训:脚踏实地、探索创新、持之以恒、水到渠成。这是刘少军总结的科研哲理,耐得住寂寞,水滴石穿,终究会有成功之日。